生態園區摺頁(一)

2006121923:35

      永

    和

    社

    區

    大

    學

   

永和社大溼地生態教育園區
   2004年,藉由中正橋下構築溼地的經驗,永和社大的夥伴將棲地物種搬遷到福和橋下,在人工化的都市環境中再度打造了一處充滿生機的溼地生態教學園區。
   經營團隊在陳超仁老師的協助下,成立了跨社團與社區的生態教育園區工作隊,進行各種生態種籽培訓與導覽服務;由水噹噹大地關懷社負責棲地的維護管理。
   作為都市生態之窗,溼地生態教育園區除了展現迥異於車水馬龍、水泥叢林的自然靜謐情境外,維護生物多樣性棲地、推展社區生態教育、創造社區生態價值鍊,更是工作團隊努力與堅持的方向。
這是一段人類與大自然相互構築的歷程。人們在把土地還給自然、構築溼地的同時,也從傾聽蛙鳴花語的自然韻律中,反思以人類為中心的價值觀,重新向大地學習。

社區共同打造生態保育多樣性
    園區裡有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參與的夥伴們也開創了各種生態保育行動的可能性。園區從一片荒地到復育數百種台灣原生種的基地,是在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台北縣政府衛生局、水利局、農業局等公部門的協助下,由永和社區大學的師生與福和國中、永福里、永貞里、秀成里、秀得里等社區攜手合作,透過社區參與式設計,手工打造出來的,並獲得第五屆「福特環境與保育首獎」及94年度全國推動環保有功優等獎的肯定。
   2005年底,紀錄新店溪左岸濕地構築故事的《當青蛙來敲門》出版。2006年春季,號召一千位台北縣居民在園區旁共同種植數十種蜜源食草,打造新店溪畔的蝴蝶園區;並將新店溪畔的生物多樣性與保育概念帶入社區,和社區攜手打造生態綠色巷道,並建立社區育苗中心。
   園區不定期舉辦生態導覽、各種濕地體驗活動與生態營造員、解說員的培訓,並接受團體預約導覽解說。2006年暑假,「小瓢蟲生態解說員培訓營」與永和國小合作,培訓出第一批小小生態解說員,未來將持續為社區進行解說服務。9月開始,與台大昆蟲系、雙和地區國小合作,開設水棲昆蟲追追追課程,培訓社區生態師資,進行建立新店溪生物指標的工作,為新店溪水質生態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