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掛紙

2011030208:10

每年元宵燈節過後的第一或二 個周日,

是客家人掛紙(掃墓)的日子。

今年的掛紙日適逢三天連假及苗栗燈會,

原本一個半小時的車程,

我們卻花了近四小時才回到苗栗,

因為我們碰上了史無前例的大塞車,

真是好運氣哇!

幸好提早在周六返鄉,才沒錯過掛紙時刻。

DSC06855

第二天(2011/02/27)一早九點不到,

山上已經人車擁塞,

大家提著大包小包的祭拜供品

來到清河墓園。

DSC06879

DSC06858

~光前裕後~
宜創福田思祖德
陞懷仁地繼家聲

CIMG7872  

散居各地的子子孫孫,

每年都在此時此地相聚,

見面寒暄問候,氣氛甚為熱絡!

DSC06857

DSC06878

DSC06859

掛紙時大多準備雞肉、豬肉、魷魚、發板、

酒、紅蛋、水果...等等。

DSC06860

DSC06872 

DSC06861 

DSC06875 

上午九點鐘在長者的帶領下,

祭拜開始,

每人分得兩支香,先向后土祭拜,

再轉身祭拜列祖列先。

CIMG7895

CIMG7884

接著由長者帶領向祖先報告請神,

一次就聖茭,獲得眾子孫的熱烈掌聲。

DSC06884 

DSC06868

DSC06877

DSC06882

DSC06866

不能免俗的還是要燒紙錢給祖先 

DSC06891

DSC06893

子孫們還會灑些黃紙在墳頭上,表示回來祭祖過!

DSC06896

一個鐘頭的祭拜,

大夥也趁機敘舊問好,大約200人的掛紙,

場面既壯觀又溫馨!

這場慎終追遠的記錄,深深留在每個子孫的心田!

DSC06902

DSC06908  DSC06887

DSC06898  DSC06881

DSC06906

DSC06904  DSC06905 

分享相簿<2011/02/28 回苗栗掛紙>

[關於客家人的掛紙]

苗栗地區的客家族群在每年農曆元宵節過後,就開始掃墓,又稱為「掛紙」。清明時就不再回來,不但可以節省牲禮費用,同時也節省往返奔波的車馬費用,充分顯示出客家人刻苦、耐勞、勤 儉、打拚的精神。以前是統一農曆一月十六日掃墓,現在很多家族則配合外地工作的人返鄉掃墓,而選擇元宵節過後的周休二日,一直到清明節都有人「掛紙」。

「掛紙」當天,散居到各處的子子孫孫都會趕回來祭祖,常常是數百餘人以上的聚會,很是壯觀!除了表達慎終追遠的精神外,親友們更藉此機會話家常聯絡感情!「掛紙」時一般會準備雞肉、豬肉、魚肉、發板、水果...等等,另外一疊黃紙,準備壓在墳頭上,表示子孫回來祭祖過!早期物資匱乏的年代,掛紙完後的發粄、水果,通常都會分送給附近的小朋友,因此這個「掛紙」的時節,也是小朋友最愛的節日之ㄧ。

掃墓客家話叫「掛紙」,據老一輩的人說:因為在掃墓時,要將一疊黃紙,壓在墳頭上,因此掃墓又叫掛紙,一則表示子孫已經回來祭拜過祖先,一則也說明是有主的墳墓。更有傳說是來自唐高祖尋母墳的故事,因為高祖遍尋不到母墳,靠著一張紙帛找到母親墳墓,後世的人就在墳上掛上紙帛作為上墳的標誌。

「掛紙」時,會約定一個時間,大家一起祭拜,先到的人不可先自行祭拜,得等後來的人,準備的三牲等祭品擺在祖先牌位前,而發粄(現在很多以蛋糕代替)、水果就用來祭拜「后土」-土地神之最尊。同時祭拜時,第一支香是祭拜「后土」,接下來才拜祖先。主祭的長者帶領大家頌讀祭文,並擲聖筊後請祖先們領受祭品,慢慢享用!此時還得請祖先喝酒,酒過三巡(現在此習俗已改良,以整瓶不開罐酒代替)後,燒紙錢,放鞭炮做圓滿的結束。

「掛紙」完後,有些宗族會藉此,大家聚在一起享用午餐,邊吃邊聊,很多一年才見面一次的遠房親友,得以相互認識聯絡感情,不失為凝聚家族力量的好機會!

因此「掛紙」是客家族群繼農曆年後,最重要的節日活動!

[回顧作品]

1.「公民新聞平台」:客家人的「掛紙 」

2. 掃墓的日子

3.相簿<2010/03/14 慎終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