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明的網摘作品

2006110314:21
411 古典吉他/林平岡

授課講師:林平岡。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理論作曲組畢
現任中國青年服務社及救國團吉他班指導老師
講師簡介:林老師曾任教於救國團青年服務社二十年、國立台灣大學吉他社六年以及台北市立護理專科學校、長庚醫院、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立政治大學等吉他社團,學生人數不計其數,並多次舉辦學生發表會,對推動台灣吉他音樂的發展不遺餘力。林老師曾多次於台灣各地舉辦獨奏會,足跡遍及全台,並受到廣大樂迷迴響,帶動了吉他音樂的蓬勃發展。林老師亦編著「初級吉他教本」、「蘇爾三十首練習曲」、「蘇爾二十首練習曲」等樂譜,對當時學習資訊較缺乏的台灣吉他界貢獻甚鉅。而其親自灌錄之演奏專輯,現今仍以CD發行於市。
課程宗旨:吉他是入門容易、方便攜帶又花費不高的西洋樂器,一般大眾可以透過吉他輕鬆地接觸音樂、怡情養性,無形中為生活增添無窮樂趣、補充心靈糧食。
授課方式及教學方法:團體授課、示範教學、個別指導
課程大綱與進度:
第一週 認識吉他:吉他弦之種類及用途、附屬配件
第二週 各弦定音與記譜法、右手彈弦法:持琴正確姿勢、拍子節奏
第三週 左手按弦法、各弦第一把位音階、簡易調音法、音感自我訓練
第四週 音階旋律化練習曲(1)、(2)
第五週 雙音彈法:音程樂理、節拍變化
第六週 和弦與分解和弦彈法:和弦之構成及在西洋音樂之重要性
第七週 中版 (A. Cano) 及二聲部練習曲 (F. Carulli)
第八週 二首簡易曲:小步舞曲 (J. M. Navarro)、行版 (A. Sola)
第九週 圓舞曲Waltz【公共參與週:11/11千里步道全國開步走】
第十週 歌曲「往事難忘」獨奏:和弦伴奏運用於歌曲
第十一週 三首旋律No.1 (D. Aguado)、No.2 (F. Sor)
第十二週 三首旋律No.3 (F. Sor)
第十三週 歌曲「綠袖子」獨奏:旋律下方加上一~二個音之和弦伴奏
第十四週 F. Carulli:英國舞曲、圓舞曲
第十五週 M. Carcassi:「小行板」(終止和弦、音階旋律化、和弦轉調)
第十六週 M. Carcassi:「華爾滋」:3/8拍樂曲練習
第十七週 M. Carcassi:「小快板」:2/4拍樂曲練習
第十八週 成果發表:學員互相觀摩
評鑑方式:上課出席率、練琴時數、節拍控制、音樂表情各佔25%
閱讀資料:視學員情況在課堂上介紹從古至今之吉他音樂家的相關書籍。
材料費:必用教材~「吉他教本」$120、「簡易吉他三十選曲」$100
選用配件~調音笛$80、譜架附提袋$300、四階段實木腳踏板附袋$400、名牌電子調音器$700

參考連結網站:
http://www.ntso.gov.tw/publish/period/pbs083/link.aspx?link=pbs083_p19.htm
http://bookmusic.w-101.com/bookmusic.asp?id=10224

授課講師:林平岡。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理論作曲組畢現任中國青年服務社及救國團吉他班指導老師講師簡介:林老師曾任教於救國團青年服務社二十年、國立台灣大學吉他社六年以及台北市立護理專科學校、長庚醫院、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立政治大學等吉他社團,學生人數不計其數,並多次舉辦學生發表會,對推動台灣吉他音樂的發展不遺餘力。林老師曾多次於台灣各地舉辦獨奏會,足跡遍及全台,並受到廣大樂迷迴響,帶動了吉他音樂的蓬勃發展。林老師亦編著「初級吉他教本」、「蘇爾三十首練習曲」、「蘇爾二十首練習曲」等樂譜,對當時學習資訊較缺乏的台灣吉他界貢獻甚鉅。而其親自灌錄之演奏專輯,現今仍以CD發行於市。課程宗旨:吉他是入門容易、方便攜帶又花費不高的西洋樂器,一般大眾可以透過吉他輕鬆地接觸音樂、怡情養性,無形中為生活增添無窮樂趣、補充心靈糧食。授課方式及教學方法:團體授課、示範教學、個別指導

林平岡 吉他演奏專輯

805 原住民文化社/阿凡.樂卡兒

社團活動時間:周一晚上7:00--9:50

社團顧問:阿凡樂卡爾 Afan LEKAL
基督大學學士/凱達格蘭學校原住民研究班第六期班代/鄉土教學母語 
老師/花藝設計師(取得D.F.A Dutch Flower Arrangements)

顧問簡介:Afan(來自台東長濱鄉東海岸阿美族人,青少年時期離開部落,來到都市求學及工作。長期投入原住民族權利爭取之社會運動及教會與社會關懷工作至今長達23年之久。現任職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秘書。桃園縣長光教育協進會副理事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西美中會中正教會執事/福易司文化藝術協會總幹事等)

社團宗旨:認識台灣的多元文化、體驗原住民的純真、善良和力與美;永和社區大學原住民文化社旨在提供不同的機會,讓社大的朋友與原住民朋友坦誠相見與真實的相遇,從彼此互動中了解並學習不同文化的切割面,和原住民真誠互動與阿撒力的魅力。

社團活動方式:分成四個架構:1.原住民社會文化議題的認識與探討2.工藝與樂舞的體驗3.原住民部落實地參訪4.實踐式的工作坊

山海對話:社團活動前卅分鐘,社團講述原住民的神話故事。

社團分組:原住民文化社分成三個組別:文化公關組、文化學術組、文化活動組。
1.      文化公關組:負責與台北縣原住民社團聯繫,並傳達各項原住民族資訊。
2.      文化學術組:負責社團網頁管理,建立課程資料及記錄,並進一步針對特定主題深入學習及探討。
3.      文化活動組:安排社團各項參訪活動及排定。

社團活動大綱與進度:
第一週 相見歡(彼此認識及介紹課程)
第二週 原住民與我
第三週 社團聯合課程(志工特殊訓練課程)
第四週 部落參訪:都市原住民小碧潭或溪洲部落參訪並了解其歷史
第五週 文化藝術品的製作及歌謠學唱(顧問會)
第六週 專題:原住民權利運動歷史事件(志工特殊訓練課程)
第七週 族群深度之旅行前說明會與了解—賽夏族—趙一先老師主
講(志工特殊訓練課程)
第八週 原住民風味餐饗宴
第九週 賽夏族十年一大祭典之旅
【公共參與週:11/11千里步道全國開步走】
第十週 部落迴響與討論
第十一週 原住民音樂的之美(邀請台北市民事務委員會主委:巴奈母
路老師) (志工特殊訓練課程)
第十二週 原住民樂舞教會唱(顧問會)
第十三週 從我們婚姻故事看原漢通婚的故事(志工特殊訓練課程)
第十四週 部落參與式工作坊:我們的行動:部落夢想計劃分工與執行
(志工特殊訓練課程)
第十五週 部落參與式工作坊:分工與執行
第十六週 部落參與式工作坊:檢討與反省
第十七週 漂流木與我
第十八週 準備成果展與期末分享

參考連結網站:
http://www.ch16.com.tw/native/article/290-4154.htm

605 實用寶石學/湯惠民
實用寶石學
授課講師:湯惠民
台大地質研究所碩士
台灣拉曼顧問有限公司顧問
花蓮豐田玉協會顧問

講師簡介: 唸的是地質,專業是寶石鑑定,在社區大學從事寶石教育已經有7年了.學生時代無意中愛上礦物的各種結晶型態,加上80年初寶石產業的發燒,許多人對寶石的一知半解與誤解,因此希望將所學介紹給普羅大眾,並將台灣特有寶石介紹給學員並推廣,算是個人小小的心願.
課程宗旨:寶石迷人不只是外表,課程主要介紹各種寶石成因、產地、切磨到加工成品.各種寶石的優化處理方式與仿冒品,另外學員最關心怕買貴與買的假的問題,與各種寶石保值增值問題,全世界寶石的流行趨勢與走向等。另外帶學員到花蓮西林礦區體驗瞭解台灣國寶~台灣玉,如何在開發與環保取得平衡,再次推向國際舞台,揚名國際。

授課方式及教學方法:以輕鬆的方式,讓學員無壓力獲取最大的寶石知識,鼓勵他們蒐集剪報,多參觀與校外實習補充上課之不足。分組討論不但可以增加寶石印象,同學之間互動與參與更是學習重點之一。
課程大綱與進度:
第一週 課程安排介紹與師生認識
第二週 國際寶石流行趨勢與投資理念
第三週 紅藍寶石的產地與地質介紹
第四週 紅藍寶石的優化處理與鑑定
第五週 合成紅藍寶石的介紹與鑑定
第六週 校外實習 寶石鑑定儀器介紹與操作
第七週 利用儀器鑑定天然與合成紅藍寶石
第八週 利用儀器鑑定紅藍寶石與仿冒品差異
第九週 紅藍寶石優化處裡的鑑定
【公共參與週:11/11千里步道全國開步走】
第十週 祖母綠的產地與生產過程
第十一週 校外實習 祖母綠產地鑑定與合成分辨
第十二週 鑽石產地與分佈介紹
第十三週 鑽石4C~重量 切割
第十四週 鑽石4C~顏色 瑕疵
第十五週 鑽石真假分辨
第十六週 鑽石投資與報價表分析
第十七週 校外教學~黃金博物館
第十八週 學期總檢討與師生聯誼

508 船的故事與DIY/曾樹銘

姓名 曾樹銘
電話 ( 公司 ) ( 住家 ) 2426-9072
手機 0915-991586
地址 基隆市仁愛區孝一路82-1號
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現任職務 雞籠文史協進會-理事海舶工作站(銘德商店)負責人
專長 模型船製作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400料戰座船研製計劃省立台灣民俗文物館 台灣移民船舶製作基隆市文化中心 總統府地方文物展基隆市文化中心 『船與基隆的故事』基隆市文化中心 基隆河撈煤船研製計畫長榮海事文物中心 台灣船研製計劃台灣傳統民船系列研製南京船研製計劃國立故宮博物院 福爾摩沙特展

〔記者林嘉東╱基隆報導〕「我有個夢想,在西元兩千零五年鄭和下西洋滿六百年時,能組成一支文化友好訪問艦隊,出洋環航各國,讓台灣的海洋文化能與國際接軌。」
  人生有夢築夢踏實,模型製作者曾樹銘按照計畫已先後完成了「四百料戰座船」、「台灣船」兩艘古帆船模型,分別收藏在台中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長榮海事文物中心,最想完成的鄭和寶船,經過他十多年研究,也已於近年推得可能的造艦技術,正多方向願意出資的國內、外企業主申請中。
  曾樹銘說,一旦計畫過關,他多年的夢想就有實現的機會,只是這三艘模型船能否成行,像美國復原「五月花號」,紀念美洲移民事蹟;像日人投資復原哥倫布艦隊三艘船舶,紀念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五百週年一樣,由政府或企業界出資建造,然後展開環遊世界之旅。
  他強調,每年我國敦睦艦隊出訪,受到對岸阻撓,能到的地方不多,若能由民間組成友好文化艦隊,出洋環航各國,敦睦友誼,宣慰僑胞,或許是一個打開兩岸現況,讓台灣得以走出國際的好方法。
  卅多年前,他大學畢業那年,報上刊載一則新聞,說是奧地利人出資,在香港造了一艘長達廿六公尺的中國式帆船,取名為「太極號」,準備橫渡太平洋。他看了以後,認為這本是華人的事,怎會沒有華人參與,於是他開始四處蒐集資料,從明代嘉靖年間的「南船記」和「龍江船廠志」,掌握了相當多的資料,完成他的第一艘古船模型--「四百料戰座船」。
  曾樹銘說,四百料戰座船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設龍江船廠所造,主要是皇帝的座艦,該船長約卅公尺是明朝的主帥旗艦,所謂「料」是指它的容積,一料約等於一石的稻穀容積,換算成排水量,四百料約等於兩百五十噸。
  曾樹銘造古船模型與一般造船模型不同,他建造古船時,除了考據史料外,還利用建造復原船的方法來完成,但古籍往往因艱澀難懂,加上常有文字而沒有圖片,即使是繪有圖片,比例往往也與實際有出入,增加造船的難度,像他在製作四百料戰座船底艙時,為確定明朝度量衡,他從漢代的度量衡開始推算到明代以確定當代的度量衡。曾樹銘製作古帆船模型,不僅重其形,船艙大小、各項設備、陳設都是經過多次考證、比對、精確計算後,才畫製草圖,按圖施工,完工後,還要經過測試確實能否在水上航行,才算大功告成。
  曾樹銘並不以製作古帆船模型而滿足,他希望有一天能夠建造一艘和真船同樣尺寸的復原船,帶著他的偉大夢想航行各國,但這個夢還得靠政府、企業的幫助,才有實現的一天。

社區大學.船的故事與DIY
船的故事與DIY」是海舶工作站負責人曾樹銘先生自民國91年起在各地社區大學開設給一般大眾參與的課程。第一年在永和社區大學開辦,今年春季已是第二個學期,同時在永和社大開進階班與基隆社大開初級班。曾老師是位身體力行的海洋愛好者,但也和大多數人一樣,都是沒有什麼特殊資源的平凡人。不過憑著過人的熱情,曾老師早年不只成功開發了許多的遙控模型船內外銷(曾老師本身經營模型店),另外也組成了「海舶工作室」,考據古藉(曾老師係中文系出身),從事中國古船的復原研究。復原船作品獲故宮博物院、科學博物館和長榮集團等機構典藏。然而曾老師的興趣還不止於縮尺模型,他個人更一木一帆地親手開發打造一艘適合一般家庭收納及搬運的「崁槽滑軌定位結合器之運動休閒都會艇」,親身投向大海的懷抱。雖然現今我們的政策法令對於駕船、對於航海的態度,距離「海洋國家」的偉大願景還有著很大的距離。但是曾老師還是和所有海洋愛好者一樣,不放棄這個夢想。他很謙虛地分享他的經驗,希望一點一滴地引起一個風潮,透過提供實際參與和親自動手的機會,提倡海洋文化。關於這門課的內容,有興趣者可以查詢基隆社區大學網站:http://kcu.taconet.com.tw/
帆船DIY.業餘造船俱樂部
即將進入今年夏天,我們遇上了一個大好的機會。已進入進階班的永和社大打算造一艘真正可以航行的小帆船。我們基隆社大原本打算參加每年成功大學所舉辦的船模大賽,但一方面比賽場地遙遠,二方面選修同學個個臥虎藏龍,實務經驗豐富。曾老師衡量了多方要素,也希望推廣校際交流,於是在大家同意之下,決定把原訂在第二學期的課程提前到這個學期來實施。曾老師認為,社大教育與傳統學制課程最大的不同,就是多元、機動、自發與探索,以業餘的柔性、靈活的因應社會需求,反映社會心理。在閉梏的台灣社會中,海洋一雖直在四周,感覺上卻似乎好遠好遠的;海洋國家的呼喚一直叫囂著,卻只在原地踏步著;社大的責任,由下往上的反應需求,開放海洋、接近海洋,由國民氣質的改變開始,這便是這個課程的目的。暴虎馮河,智者不為,接近海洋,需要工具與方法;船是直接的工具,造船是生存的本能與工具。造船不難,更重要的是認識海洋的基本知識,這是我們更深一層的目標。業餘造船DIY是現代休閒與技藝結合的知識藝能,也可以是提昇學員享受造船樂趣的工具與步驟。在曾老師的圓夢-也是所有人的夢-構想裡,推動組成一個業餘的造船俱樂部是初期階段的計畫。自力造船並不需要太多的經費,但是從一小群人開始深刻地體驗航海與造船技藝,或許過不了多久,就會有更多的國人投入支持這項運動,整個地改變國內的文化、環境、政策、和市場,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海洋國家。


永和社區大學業餘帆船DIY計劃
【船的故事與DIY】(業餘造船俱樂部)
曾樹銘2003/04/20
原由與目的:
本課程之目的,在提倡海洋文化。其精神在提供實際參與之機會;其方法在體驗親自動手之經驗,其目的在驗證知行合一之實施。
根據課程規劃,經學員之學習經驗,配合舉辦座談,交換計劃需求(如各地方與各國之特色船舶、探險故事等)表決進階之高級造船方向與體驗航行計劃。
永和社大之本課程已經進入此階段,即將進行建造一艘小型帆船,預定學期結束時作為集體成果,並利用夏天進行試航。
本社大此項課程雖為初開新課;為期末成果展創造醒目之成果,以期提高社會參與之興趣,帶動更新人文生活品質,和提升海洋社會文化,完成教學相長的理想互動,也著實證明社大絕非補習班。
社大教育與傳統學制課程最大的不同,就是多元、機動、自發與探索,以業餘的柔性、靈活的因應社會需求,反映社會心理。
在閉梏的台灣社會中,海洋一雖直在四周,感覺上卻似乎好遠好遠的;海洋國家的呼喚一直叫囂著,卻只在原地踏步著;社大的責任,由下往上的反應需求,開放海洋、接近海洋,由國民氣質的改變開始,這便是本課程的目的。
暴虎馮河,智者不為,接近海洋,需要工具與方法;船是直接的工具,造船是生存的本能與知識,造船不難,更重要的是認識海洋的基本知識,這是我們更深一層的目標。業餘造船DIY是現代休閒與技藝結合的知識藝能,也可以是提昇學員享受造船樂趣的工具與步驟。

參考連結網站:
http://icu.ilc.edu.tw/%E6%B4%BB%E5%8B%95%E8%A8%8A%E6%81%AF/95%E5%84%AA%E8%89%AF%E8%AA%B2%E7%A8%8B%E8%A9%95%E9%81%B8/95%E5%B9%B4%E5%85%A8%E5%9C%8B%E7%A4%BE%E5%A4%A7%E5%84%AA%E8%89%AF%E8%AA%B2%E7%A8%8B%E8%A9%95%E9%81%B8%E5%BE%97%E7%8D%8E%E5%90%8D%E5%96%AE.htm
http://www.linyhome.com/index-c13.htm
http://www.sailing.org.tw/forum/viewtopic.php?p=10609&sid=13411c96ab28e975c8254011fbb1a905

701 歌仔戲/謝月霞
國家文化資料庫 系統識別號: 5537191
中文姓名: 謝月霞
性別: 女性
出生年月日: 1943
出生地: 中華民國,台灣
活動地區: 中華民國,台灣
個人簡介: 謝月霞,著名廣播、內、外台歌仔戲演員。日據昭和十八年(民國三十二年,1943)尾生,生父為佃農,養父謝連枝,養母廖彩雲,為歌仔戲的小生與小旦,在謝月霞七歲左右自組戲班「彩蓮社」,八歲起開始出任「囝仔生」,十二、三歲時已名聲大躁,十五、六歲在「勝功社」為其最後待過的內台戲班戲班。而後曾在基隆「益世電台」、「南門農民電台」與台中「中廣電台」參與廣播歌仔戲的演出。二十六歲參加台北「新台春歌劇團」,後曾與楊麗花合作過電視歌仔戲,離開電視台後則在「秀枝歌劇團」擔任當家小生,還曾經待過「福聲歌劇團」、「民權歌劇團」與「民安歌劇團」等。目前偶爾參加外台演出,也在兒子王榮裕的「金枝演社」中擔任藝術指導與演出。
專長: 戲劇類-人戲-歌仔戲
現職: 參與兒子王榮裕自組「金枝演社」演出,也擔負起藝術訓練與提供意見的重要角色。
經歷: 1950年起,謝月霞已開始出任囝仔生1954~1955年,已是響噹噹的囝仔生,當時常演出的劇目有《烈女養夫》、《雪梅教子》、《甘羅出世》與《安安趕雞》等在「新新櫻」時,曾向宜蘭英學習亂彈,稱宜蘭英為阿姑1957~1958年,待在「勝功社」,此為其內台時期最後待過的戲班進入「三真堂」賣藥團進入「基隆益世電台」三年進入「南門農民電台」,與洪明雪、洪明秀姊妹合作過一段時間,直到洪明雪結婚才轉入「劉文和賣藥團」進入草屯地區的電台1965~1966年左右,進入「台中中廣電台」,全省巡迴演出《洛神》、《狸貓換太子》、《西施》、《孔雀東南飛》、《弟弟占嫂》(胡撇仔戲)等劇目1968年,進入台北「新台春歌劇團」1968年,進入電視台試鏡,參加楊麗花新戲的演出謝月霞在拍攝電視時期也接外台的演出,在演出「台視聯合歌劇團」的《七俠五義》後進入台北「明雅歌劇團」擔任小生後來在「福聲歌劇團」待了約六年在「民權歌劇團」待了七年以及在今日公司演出時期,謝月霞曾演過新劇,劇目有《安平追想曲》與《黑劍靈》等在「民安歌劇團」待了九年1949年左右,養父母自組戲班「彩蓮社」,謝月霞開始在「彩蓮社」學習基本功
重要展演或作品發表紀錄: 1965~1966年左右,進入「台中中廣電台」,與王寶慧、楊秀貴、陳貴英、吳金綢等人合作,曾全省巡迴演出《洛神》、《狸貓換太子》、《西施》、《孔雀東南飛》、《弟弟占嫂》(胡撇仔戲)等劇目演出「台視聯合歌劇團」的《七俠五義》在「民權歌劇團」與在今日公司演出時期,謝月霞曾演過新劇,劇目有《安平追想曲》與《黑劍靈》等1954~1955年,已是響噹噹的囝仔生,當時常演出的劇目有《烈女養夫》、《雪梅教子》、《甘羅出世》與《安安趕雞》等
參與團體: 洪丁英組的班新新櫻歌劇團新寶聲歌劇團勝功社三真堂」(賣藥仔團)賣藥團基隆益世電台南門農民電台劉文和賣藥團草屯地區的電台台中中廣電台新台春歌劇團台視聯合歌劇團秀枝歌劇團原秀枝歌劇團明雅歌劇團福聲歌劇團民權歌劇團今日公司民安歌劇團金枝演社彩蓮社
出版品名稱: 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 / 林鶴宜,蔡欣欣輯著,民93
備註: 本小傳資料擷錄自「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 / 林鶴宜,蔡欣欣輯著,民9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

金枝藝術家 / 藝術指導 謝月霞
金枝演社的母親及藝術指導。1944年出生於台中縣太平鄉林姓農家之三女,取名三嬌。四歲時被「分」給彩連社歌仔戲班,成為班主謝連枝的眾多養女之一,改隨養父姓謝。入班後師事歌仔及大陸京劇藝人學戲,常以哭來抗議養女命運,幾乎天天挨打。七、八歲時內台戲正盛,養父為已登台演出的三嬌改名月霞,期待她能成角兒。到了十三歲,謝老師已以囝仔戲的囝仔小生聞名,其後又加入台中中廣歌劇團,以「稍聲小生」(圈內人因其聲腔沙啞之特質而取的綽號)走紅,並巡迴全國各地演出。 廿二歲時,台北新大春歌劇團主三顧茅廬,將謝老師聘來待班擔任文武二手小生,一個半月之後,古亭戲台成為她的天下,戲迷成眾,平均一個月演三十二天戲。不久又被楊麗花電視歌劇團網羅為武生,演黑白、現場播送的電視歌仔戲。由於當時仍為外台歌仔戲的黃金時期,謝老師後來即專心於外台演出,搭過秀枝、雪卿、民權、鴻聲、民安等多班。謝老師「腹內」深厚,擅演「活戲」,尤其句讀精準,有「七步成詩」之能。而她在台上允文允武、亦正亦邪的瀟灑扮相,更加傾倒諸多戲迷之心。無論是「古路仔」還是「胡撇仔」,謝老師豐富多變的舞台形象,來自於她總是將自己與戲文、角色融為一體,有著即使肋骨傷折,仍然綁紮上場,下戲後才送醫急救的堅韌之「戲子」精神。在她的兒子王榮裕之年輕一輩眼中,見證了演員生命的舞台光華。金枝演社成立,謝老師始終是推動台前幕後的主力協助者;其子導演王榮裕的創作啟發根源;團員們的戲劇與生活導師;以及劇團人文的精神標竿和具體象徵。金枝是個現代劇團,卻因為這位傳統藝人之涵養而得以成長茁壯。她是金枝團員心中永遠不二的「媽媽」。2002年謝老師以公視製作的「違章天堂」一劇演出,榮獲金鐘獎單元劇最佳女主角獎項。迄今仍時常受邀於電視、電影界演出。同時亦兼教於永和、大安社區大學的歌仔戲課程,繼續將其豐富所學傳授給更多後生。

彭雅玲
  我很小的時候看電視裡的平劇,非常驚訝有一位叫程燕玲的小生特別俊美,我當時完全不知道那是女人演男人,只覺得他有一股所有其它男人沒有的味道,暗地裡真希望我以後的男朋友會像他一樣。後來電視歌仔戲因楊麗花而特別受歡迎,我和媽媽與祖母每次看她的歌仔戲好像是沈醉在愛河的少女一般,為她癡狂,有好幾次媽媽說她要去台北找楊麗花一探究竟,她不信「謠言」說楊麗花是女人。
  1991年,我第一次看到謝月霞女士演歌仔戲,她這個小生在舞台上風流倜儻,最善於勾引女人,迷得我在看戲不久後即登門造訪。開門迎面而來的是一位穿睡衣的老歐巴桑,我心中的熱情與眼前所見很難合而為一,然而當我們開始對話後,我就感受到她的魅力,我禁不住地認為我是和一位很帥氣的男人相處,甚至後來我衝進洗手間時仍發覺自己兩頰紅潤,眼中泛著水光,彷彿是熱戀中的女人。
  讓我更驚訝的是,後來我終於有機會和歌仔戲演員工作,排練中來了許多男樂師,謝月霞這個小生,在台上台下我們都認定了的男人,竟然逗得這些男樂師每個人都像花一樣的開了,恨不得立刻和她出去約會。當時我好驚訝,她是怎麼辦到的,她怎可能將這兩種截然不的角色(role)同時扮演出得那麼好?難道說我們身體裡老早就預藏了兩個角色(character)陰與陽,如果我們有能力,我們可以自由調配任何一個角色上場?
  2002年4月,我作了歌仔戲「千姿百態畫旦角」(My Journey)就是以謝月霞女士的故事為主軸。
  謝月霞女士自五歲開始學戲,最初什麼角色都學,十六歲正式入行小生。如今她六十歲了,回想起當年初演小生內心的衝突與掙扎,戲班訓練老師要她做男人狀,戲班師姊妹也把她當男人來撒嬌,她心中總有些遺憾,那個二八年華的少女,在舞台上、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無法展現內在的女性特質。她不禁躲在房內梳妝鏡前,召喚著理想中最美的女性角色。藉由水袖、扇子、槍及紗巾的比武,她忽而小生,忽而小旦,在淋漓盡致地揮灑自己最美的一面後,看見內在許多的可能,不再害怕或猶豫,勇敢地去扮演自己人生舞台的角色。
  女性角色在中國傳統戲曲裡的形象一直很八股,一定是教忠教孝,一定是賢淑良德,京劇即使在一百年前也都是由男性扮演女人,理由無它,想想要讓真的女人扮演潘金蓮這樣潑辣、偷漢子最後還鬧出人命來的角色,女人來演合適嗎?我遇見過的乾旦(男人演女角)都以他們心目中應當的形象來塑造女性角色。然而到了近五十年來男人愈來愈少入行當演員,比例懸殊之下,不但女人上場而且也以女人扮男角,女人終於有機會用她們「理想中的男性形象」來塑造小生這個角色,難怪從我祖母、我媽一直到我都會迷戀出色的小生。
  以為真正的男人理應像劇中由女人扮演的小生,理想中的情人更應有女扮小生的眼神與風采,理想中的男人應該像女扮小生口出璣珠的文采風流。女性小生在舞台上完成了女性心中的男人形象,看戲的觀眾得到滿足之後才得心甘情願地回到現實生活中受男人的宰制。
  舞台上的女人與女人又是什麼關係呢?傳統戲曲中的女人之間一半是母女關係:以愛為名的控制關係,另一半是婆媳關係:以仇恨為手段的依存關係(如孔雀東南飛)。傳統戲曲如此,真實生活上也多半如此。
  我在2001年11月做了一個以五代母親與女兒關係的舞台劇,在口述歷史訪談中,我發現,其實每一代母親都以她們當初所不願意的方式再度施加於自己的女兒,有反省能力的母親不多也不容易,在劇中我借由女兒的口中說:她像是我的天使,然而有時卻像巫婆,我有好些地方像她,也有好些地方我希望不要像她,我喜歡在她的懷裡撒嬌,更多的時候,我渴望,剪斷臍帶,展翅高飛。女人當有空間有能力時她們都想高飛,然而飛到哪去?哪才是她們呈現自己的地方,總不能像歌仔戲小生般,只是扮演理想中男性的角色吧!?
  新一代女性還是在傳統責任與實現自我中徘徊,如兩頭燒的蠟燭,又如走在鋼索上的小丑,台灣的離婚率已破25%,尋找女性新形象及男人重新看待女人新形象大概有很多努力的空間。我們不再認為梅蘭芳是現代中國美女的形象,我們也不喜歡西方消費定型的中國美女鞏俐,新一代的台灣女性還仍是暗夜中的河流般尋找自己的出路。
(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載自中國時報浮世繪版
作者為歡喜扮戲團團長)

德國導演Monika Treut 所拍攝關於台灣女人的故事
七月三日 星期日 下午一點 公視頻道 電視首播
因為家貧被送給戲班,演了四十年歌仔戲小生卻得到最佳女主角獎的謝月霞,出身鹿港,六個兄弟姐妹都曾出國留學,完成許多引發議題討論作品,重量級的作家李昂,新世代人類,《十七歲天空》的導演陳映蓉,三個不同世代、不同階層,非常不一樣的台灣女人,在德國導演Monika Treut的電影裡產生了關連。
從日據時代,老奶奶那一輩的台灣女人遵從三從四德,為父兄丈夫的附屬,順從父母安排的婚姻,一生為家庭子女犧牲奉獻,沒有太多的自我;光復之後,我的母親這一輩的台灣女人,開始有機會和男性受到相等的教育,雖然當家境不允許的時候,女性的教育機會仍舊是被優先犧牲,但至少開始有機會在社會上工作上和男性一較長短,不再單純的只是附屬品,不過這一輩的母親在兼顧工作與家庭之間,其實更加辛苦,因為賺錢她有份,家事更是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她的責任;到了我們這一輩,說真的,當台灣女人還真的是挺幸福的,從小父母盡心栽培,唸書、旅遊、留學,沒什麼不如男人,甚至還更優渥,不論婚不婚、工作、生活、消費,也多數擁有很高的自主權。
在影片中三個女性的主角,正是這三個時代不同台灣女人的樣子,有評論提出Treut沒有善用三個主角,一個是專門反串小生的女演員、一個是衝撞父權體制的女作家、一個是以拍攝男同志電影成名的女導演,在性別議題上可以有更深的著墨,確實在性別上,是很有趣的題材,但是在影片中,在不同時代的女人身上仍舊很細膩的呈現出,對身為人、身為女人的感受,在我看來,影片呈現的是剝除外在的成就、職業,很向內在探尋的台灣女人。
在影片中2004年的總統大選是很重要的一部份時空背景,那絕對是台灣近年最混亂不安的一段時間,牽手護台灣的景象、阿扁中彈的新聞、泛藍的抗爭、就職典禮,那就是一段台灣人共同經歷過的社會動盪,或許因為李昂的特殊背景、對台灣歷史的敘述,以及有人認為Treut是個過江鳳不懂台灣的文化背景,所以覺得這部影片是一種軟性的台獨宣傳工具,不過一個不在兩岸統獨認同執著裡的外人,會不會看見一些我們不願看見的死角。
我越來越覺得,不論是統是獨,其實不過是兩岸政府合唱的一齣大戲,兩岸政府合作無間的製造統獨的危機感,轉移各自內部的社會問題、經濟問題,鞏固領導權力,就像何春?在影片中提到的,跨越了政治的混亂,民眾的日常生活仍舊繼續流動,或著像謝月霞講的,是統是獨根本不重要,人民只要好吃穿就好,而且台灣人很乖、很好騙,不論誰來拐我們、統治我們,我們總是會順從。
人民在乎的真的是統或獨嗎?我們想的都是生活品質、公民權利、人權、文化認同與主體吧!想統一的看上的是大陸的經濟、對五千年中國文化的認同,想獨立的是想保有現在民主自由的生活、對台灣被遺忘壓抑百年的本土文化的覺醒,其實這問題和歐盟各個國家人民,在決定要不要加入歐盟通過歐憲時,所想的其實差不了多少,如何能有最大的經濟利益,最好的生活狀態,又能保有文化主體,這是這時代討論國家的分合該有的考量吧!
在影片中發現,台灣人一見到白人面孔的拍攝團隊,自然而然,大家就會說起英文,雖然他們應該是德國人,不過好歹英文就是所謂的國際通用語言囉!不論是鹿港海產店店員、餐廳廚師、到牽手護台灣的群眾說的"we are not Chinese pigs."、泛藍抗爭民眾?的"shame on a-bian, this is a dirty, unequal election.",其實台灣人的英文教育還挺成功的呀!
在一個德國人鏡頭下的台灣該長什麼樣子?美麗的山水、香火鼎盛的廟宇、民間信仰、擁擠的街道、繁忙的交通、難以計數的機車計程車、高樓、檳榔西施、各種美食,說真的,這些和我想到要介紹給外國朋友的樣子,相去不遠。有些奇觀異景,讓人確實臉紅,有些混亂,卻又充滿活力,有些迷惘失序,卻又有其運行的軌道,這就是台灣的特色吧!

參考連結網站:
http://mediadiary.livejournal.com/tag/taiwan-opera
http://publish.lihpao.com/Education/2004/10/27/04E10263/
http://publish.pots.com.tw/Chinese/CoverStory/2004/10/29/333_04_cover_01/
http://tw.myblog.yahoo.com/jw!y_qK9liBGAKmG6R8gG7H/article?mid=34&prev=77&next=33
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l/lau-siu-teng/sek-su/ch-02.htm
http://www.epochtimes.com.tw/bt/5/3/25/n865323.htm
http://www.epochtimes.com.tw/bt/5/9/12/n1050194.htm
http://www.epochtimes.com/b5/3/4/1/n294367.htm
http://www.pts.org.tw/php/newsletter/view.php?NAENO=1&NEENO=896&SEARCH=&LISTALL=1
http://www.sinorama.com.tw/ch/print_issue.php3?id=200639503074c.txt&mag=past
http://lifelonglearn.cpa.gov.tw/sea02.php?sorcod=FCU001&classcode=52701&term=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