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大陳年糕的故事

2009050919:03

ttp://www.youtube.com/watch?v=dLy3Pxof_FE(影片來源)

永和大陳年糕的故事~聽永成里周里長講古~

來到永和文化路底的五和新邨周家年糕周里長家,周家從爺爺奶奶到內孫外孫,兒子媳婦女兒女婿全家都做年糕,看出對大陳家鄉食物的執著!60年次的永成里周里長為我們從小時候的故事說起:

小時候在新店溪堤防附近玩耍遊戲的情形,由於外河砂石被挖空,小孩陷入漩渦中而喪命。因此他只敢在內河附近抓魚蝦玩耍,外河危險,家長不讓小朋友到那玩。當時那兒魚蝦很豐富,很好玩。

而後來做堤防的原因是大陳島居民撤退來台,起先安頓在福和公園河邊,因為常有水患,新生路附近築堤後,大家才遷入這兒新生地。周里長還詳細說明當時築堤防的方法,並說堤防高度約一層樓高,大約3米高。以當時房子高度而言是夠的。周里長出生在此五和新邨。

五和新邨當時的房子情形,如下圖中前面第一排是眷村第一代,中間第二代,後面是第三代。(如上圖)

談及大陳島上居民生活情形:因為靠海商船進出很多,交易很旺,風浪大時也常有大小船靠過來,因此非常熱鬧!而有小杭州之稱。但也因此常有海盜出沒.......這些時代變遷的經過,在里長的述說下歷歷在前,尤其是一江山戰役的故事:

一江山戰役在1955年1月18日打響,共軍七千餘人進攻一江山島,至1月20日指揮官王生明率殘餘傷員向共軍衝鋒肉搏,直至彈盡援絕,引爆最後一顆手榴彈後自盡..........一江山島是大陳島的屏障,在失去一江山島後,大陳島的防守也相對困難...最後大陳島上的一萬多名居民全部撤退到台灣,這批「移民」登陸後,因「義無反顧」、「摧家毀舍」,選擇追隨國軍來台,故被稱為「大陳義胞」。

民國44年大陳義胞來台後,政府依調查登記將居民的從事行業分:從事遠洋漁業的分配到高雄旗津附近,近海漁業的分配到北部漁港附近,農眷分配到南投埔里武陵附近,開發農場,生意人中從事醬醋茶買賣的就分配在這兒附近,目的是居民接近原本的生活環境好生活。

而五和新邨中大同托兒所往上到這,是原有大陳居民地,以下多出來的部份是公地放領販售方式自由認購,這就是為什麼同一區有人的土地是公有,有人是私有的原因。當時地價便宜,逐漸土地價值越漲越高,周里長笑說:沒有早知道,不然現在就發了!

我們問及當時居民對於政府的安排是如何看待?周里長說:以前的人和現在大不同,他們都很認命聽話,更沒有選擇的餘地!就好像自己是小孩子,大人帶小孩外出,如果不聽話,大人不帶你回家怎麼辦?嚇都會嚇死啊!......這些話留給大家很多的省思!

[延伸閱讀]

分享更多照片<<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