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調查知多少?

2009101707:54

16世紀荷蘭人來台灣,回去後根據來過台灣的人,口述畫下的原住民畫像,與事實出入大到笑掉大牙。18世紀後才有田野調查。

田野調查的定義:

指的是在屋外實地到現場蒐集資料,無論是地質學、生物學、社會學、歷史學、考古學...等,人文科學都有田野調查。

調查的方法:

(一):問卷法-1.郵寄 2.現場分發 3.電話 4.訪員

(二):訪問法-

(A)結構性訪問:固定問題,一層一層有秩序不可顛倒。

(B)半結構性訪問:要問的問題,事先討論,何時?何地?何故?何事?為何?.....

(C)非結構性訪問:事先沒預訂,臨時起意,有個情境而訪問。

(B)與(C)中包括:

*重點訪問法:只針對一件事而訪問。

*深度訪談法:經過數次接觸訪談,內容包括各個層面。

*焦點團體法:為補足前二的不足,而採焦點團體法。人的記憶不一定是可靠的,利用大家群聚時,一起來共同回憶,可以修正錯誤,補足更多資料,當然引導人非常重要。

(三):觀察法

(A)結構性觀察法:內容固定

(B)非結構性觀察法:每次觀察內容不同。

又分a.非參與觀察 , b.參與觀察

~參與者因參與程度不同而分~

*完全的參與者(參與而居住) (b.參與觀察屬此)

*觀察的參與者

*參與的觀察者(實習員工)

*局外的觀察者(a.非參與觀察屬此)

社會學調查最被詬病的是無法像科學,不論是誰做結果都一樣,因此提高觀察的準確度非常重要。

如何提高觀察的準確度?

1.訓練

2.多人觀察

3.多次觀察

4.向被觀察者求證

5.利用輔助工具:錄影機,錄音筆。

另外個案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文獻研究法....等,各社會學研究法中:

(一):問卷法中的4.訪員

(二):訪問法全部

(三):觀察法中B:非結構性觀察法

三區塊結合成的部份就是「田野調查」。

最後談到「田野調查」出發前應注意事項:

  • 採訪角色分:主談,副談,記錄。除主談只能有一人外,其他可以是一人以上。錄音筆是輔助工具,不可全依賴,當場紀錄才是重要的。
  • 面對被採訪人時,首先表明身分,目的,想做的事.....。行為語言非常重要,當對方覺得你是誠懇的、善意的,自然能說出真心話。
  • 成功的訪員是擅長引導被訪問者自己說出來,如有不同意見時,不須糾正他,不同角度也不須辯解,責任是如實記錄下來。
  • 使用影像記錄時,無論是對人、對物皆同,得徵求對方意見,同意才可拍下,拍時避免使用閃光燈。
  • 一次訪問不得超過二小時,最好在1~1.5小時內完成,訪問不完再約時間,訪問完畢送個小禮物,表示感謝接受採訪(當是訪友帶伴手禮)。

 

寫到這兒我要懺悔,過去由於自己的無知,所做的一些訪問,實在是太粗暴了,慚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