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台北客家義民祭-安座大典

2009102313:58

2009台北客家義民祭的第一天10月17日(星期六)上午八點半,在台北市政府前廣場,展開迎神遶境活動,來自全臺各地9尊義民爺牌位及神轎將遶行市街,沿途供信徒參拜,全省各地的義民廟信眾也以熱鬧的陣頭表演來共襄盛舉,給臺北都會注入一股別緻的城鄉風情。

[迎神遶境活動]

迎神遶境祈福路線由台北市政府前廣場出發→沿仁愛路四段直走→到了延吉街右轉→忠孝東路四段右轉→再到了逸仙路左迴轉→松山菸廠義民祭點會場。

[安座大典]

依循古禮八音團樂音奏起,黑令旗隨伺神壇兩側,三聲「進、進、 進」,義民爺牌位依序由客家鄉親代表一步步的將神迎上主祭台,傳至神壇上,安座在神龕上。

CIMG3324

CIMG3339 

來自全臺各地9尊義民爺牌位一ㄧ安座於神龕上

CIMG3332CIMG3330 

各個義民爺安座於神龕上,開始進行安座大典。

CIMG3353 

客家樂曲合唱團獻唱

CIMG3361 

出席安座大典的長官們,於台前觀賞慶祝表演活動。

CIMG3383

陣容堅強的龍隊表演,表演者雖年輕,但一點不含糊,真是「後生可畏」啊!

CIMG3388

CIMG3374CIMG3375

CIMG3387

CIMG3389CIMG3392

[陣頭表演]

民俗雜藝陣頭,有以丑扮為主,穿花杉,舞花傘,走花步,打花鼓...等表演,現場熱鬧滾滾!

CIMG3287

CIMG3281

CIMG3279

也有三太子,濟公,彌勒佛,土地公土地婆......的演出。

CIMG3395

CIMG3396CIMG3402 

遠道而來的各式各樣的神轎,一字排開,將在這等候到10/19送神日時,迎回義民爺牌位。

CIMG3289

CIMG3288CIMG3284

而一旁的客家美食專區,提供各種客家味道的點心食物,處處擠滿了鄉親! 

CIMG3290

CIMG3296CIMG3303

CIMG3307CIMG3306

第一天上午的[迎神遶境活動],[安座大典],[陣頭表演]活動圓滿完成,

走出松山菸廠,四周圍的大型影像海報,在黑令旗的隨風飄揚下,顯得更令人感動!

CIMG3206

CIMG3205CIMG3203 

CIMG3537CIMG3536

CIMG3541CIMG3539

CIMG3538CIMG3542

CIMG3543CIMG3544

CIMG3547CIMG3548

走著走著...無意中聽到一對母女的談話:客家人非常團結!

剎那間疲憊消失在九霄雲外了!

 

[延伸閱讀]

淺談客家義民祭典活動之於台北城市文化     文/巫淑蘭

本府客委會透過族群文化資產使義民祭典成為台北獨特的文化景觀。 

台北.義民.20

俗話說:「三月媽祖潮,七月義民熱。」 由台北市客委會主辦的台北客家義民祭典, 在今年即將邁入第二十年,「台北客家義民祭」 早已成為全市客家人凝聚情感、傳承與保存文化的重要橋樑。

 在每年一度的義民祭中,客家人總是竭盡所能將祭典推至最高峰, 尤其是台北客家義民祭舉辦至今, 邀請愈來愈多全台各地的義民廟參與,讓這項盛會的場面熱鬧無比, 也讓台北義民祭典從此串連起台灣各地的客家人。


台北義民祭典緣起

清乾隆50年(西元1786年)爆發林爽文事件, 其中林軍在攻打竹塹地區(新竹縣城),遭到地方人士奮勇抵抗, 死傷者共有兩百多人,地方上的富紳感念烈士們的忠勇, 不忍目睹義軍先烈暴屍荒野,於是出面收拾四散的屍骨, 合葬於今日枋寮,也就是現在的新埔枋寮的義民廟。

 此後,枋寮義民廟每年都會舉辦祭祀活動。自道光15年( 西元1835年),選定農曆的7月20日舉辦「義民祭典」, 由十五個大庄輪值祭拜。如今, 義民祭典的舉行已成為客家族群精神凝聚的象徵。

 1988年,為了紀念義民廟創建兩百週年, 全台各地的客家人紛紛舉辦盛大祭典共襄盛舉,「 台北客家義民祭典」的第一次也就這樣誕生了。 相較於枋寮義民本廟的「十五大庄輪庄」的祭祀圈模式, 台北市則由全台旅北各客家同鄉會或社團以分工方式來完成, 在年復一年的盛會裡,歷經且完成了在地化的過程, 成為台北獨特的客家文化景觀。


「安座大典」象徵客家生根

活動部份,從此次的民眾滿意度調查報告, 我們也發現傳統主祭典的安座大典、三獻吉禮、五獻大禮、 挑擔奉飯、恭迎義民爺、誦經法會等, 仍是參與群眾最為踴躍的項目, 也顯示祭典儀式本身依然是活動的核心。其他活動例如創意神豬, 雖在台北市早已成了一項「傳統」,且常常大幅攻佔媒體版面, 然而似乎在定調為「祭典」的活動中,仍居配角角色,環顧祭典「 現場」會發現儀式行為本身才是民眾的焦點所在。有趣的是「 安座大典」的人潮竟高於整個祭祀活動的最重要主祭典「五獻大禮」 。或許,「安座大典」是個本身充滿了戲劇張力的儀式, 十八座神抵達現場時,抬神轎的信徒們跨過爐火,三聲「進、進、 進」,一步步的將神迎上主祭台,聞之、觀之者莫不為之動容。 宗教「儀式」的魅力在此達到了沸騰。有人類學家說:儀式有些時候是個族群歷史的時空壓縮膠囊, 族群生命回憶就像被壓縮在小小的膠囊裡, 一年一度等待膠囊被開啟,溫習族群生命的回憶。

(作者為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約聘督導)

(資料來源:公訓報導131期)